





2020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的實現之年,亦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。自2016年敗興歷下區先后與重慶武隆區、湖南永順縣、濟南濟陽區、臨沂沂水縣創立扶貧協作幫扶關系,積極探索聯席推進、結對幫扶、產業帶動、互學互助、社會參與等扶貧協作新機制,為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大動力。截止日前,歷下區扶貧協作受援地均已實現脫貧“摘帽”,助力當地20余萬人實現脫貧。

上下聯動:推動扶貧協作向縱深發展
歷下區準確把握目的方向和工作重點,聚焦思想認識、責任落實、督導考核“三個到位”,全面規范扶貧協作工作機制,聚力精細扶貧。
歷下區委、區政府高度注重扶貧協作工作,將其做為不折不扣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,做為全區干部擔當新使命展現新做為的重要舞臺,以及實現區域科學發展、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,每年定時召開會議,專題科研扶貧協作工作,制定《歷下區扶貧協作規劃》和《扶貧協作實施意見》。各街道、各分部與受援地簽定專項幫扶框架協議,制定詳細辦法,排出時間表、任務書,落實詳細項目、資金。
為保證扶貧工作落地落實,歷下區安身兩地發展基本和實質需要,創立“1+13+N”的扶貧協作幫扶模式,實施工作進度周調度、月通報制度。同期,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全區綜合考核,考核成績與干部提拔、評先創優、問責約談掛鉤。
脫貧攻堅工作能否順利推進,資金保證是關鍵。據說,歷下區13個街道與重慶市武隆區、湘西州永順縣創立50對辦鎮、13對村居、73對村企的結對幫扶關系,形成區街居(企)三級立體化幫扶模式。歷下區撥付財政資金重點用于受援地基本設備、產業項目、社會事業等扶貧工程,助力當地發展。日前該區已累計向受援地武隆區和永順縣投入資金達1.1億元,重點用于兩地的公路、醫療、飲水等基本設備和文化旅游、種植養殖等扶貧項目,使當地水、電、路、房等基本設備進一步提高,人居環境明顯改善,貧困群眾連續增收。

產業扶貧:由“輸血”向“造血”轉變
用趵突泉水,泡永順莓茶,共享新時代幸福生活。濟南市歷下區與湘西州永順縣創立結對幫扶關系敗興,歷下區明顯優良產業引導、特殊產業培育,瞄準受援地莓茶產業,持續深度挖掘和培育莓茶種植,逐步使莓茶產業作為當地主導產業。截止2020年,歷下區先后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建資金1145萬元助力當地莓茶產業基地建設。日前,該縣莓茶種植面積達22000多畝,新建各類茶葉加工項目7個,高標準莓茶加工廠房12個。截止2020年8月,全縣莓茶產量達900多噸,營銷收入突破1.5億元,帶動全縣5725名建檔立卡戶、24568名種植戶實現致富增收。
歷下區安身比較優良,樹立可連續、可復制的扶貧協作工作理念,將扶貧重點放在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”上,重點經過產業帶動脫貧,實現扶貧由“輸血”向“造血”轉變。
實行“訂單式”扶貧,切實把歷下產業、資金、技術優良與受援地資源、市場、勞動力優良結合起來,以產業扶貧撬動脫貧攻堅新杠桿。近年來,歷下區與受援地一起確定脫貧攻堅項目30余個。其中,與沂水縣簽定6個項目協議,總投資超8億元,帶動就業5000余人。雪原昌盛項目2.6億元資金所有到位,現已正常生產;年產1200臺UV平板打印機項目到位資金1050萬元,項目預計可實現產值4.6億元。積極探索確定適合雙方一起發展的“飛地經濟”思路。

“雙線發力”:創新開展消費扶貧
今年7月,濟南市歷下區消費扶貧制品內部推介會上,來自湘西永順、重慶武隆的50余種扶貧農制品,經過直播帶貨、現場簽約等方式,實現營銷額150余萬元。
歷下區全力幫助受援地拓寬特殊農制品營銷途徑,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與知名電商和直播平臺合作開展網上營銷,并在全區設立了7個農特產品展銷點和體驗店,累計營銷兩地農特制品近1000萬元。引導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助困、助學、助殘等行動,捐贈物資和現金達1100余萬元。
歷下積極發揮消費市場、開放平臺的優良,借助網紅經濟等雙線發力,促進幫扶地區三產融合發展。如今,歷下區基本完成上級下達的組織領導、人才支援、資金支持、勞務協作和攜手奔小康等工作指標。
扶智+扶志:提振了脫貧“精氣神”
脫貧攻堅,離不開人才的支撐。歷下區加強黨建、科技、勞務等方面的專項合作,積極促進與受援地進行黨政干部、專業人才、專業培訓、勞動力轉移等民生工程的合作交流。
歷下區統一全區資源,多形式選派干部人才,多途徑培養被幫扶地骨干,鼓勵專業干部人才參與扶貧協作工作,大力選派優秀人才到當地開展掛職、支醫支教工作。經過雙向掛職、兩地培訓、拜托培養、指點學科建設、創立遠程醫療(教育)模式、共享互聯網+醫療(教育)等途徑,連續加大對受援地“領頭雁”培訓力度。截止日前,歷下區選派3名黨政干部、60余名專業人才到受援地開展掛職交流工作,有效促進了該區與受援地之間的觀念互通、思路互動、技術互學、作風互鑒。
同期,歷下區大力實施勞務協作,持續提高當地脫貧能力。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,創立扶貧車間20余個,幫忙群眾在當地就業,吸引200余人次到歷下區就業,日前就業人員實現所有脫貧。(公眾報業·公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國陸 報告 )